首頁 > 最新消息
會務消息
2021.09.17

恭賀廖本泉當選理事長 -祭出三把劍翻轉塑膠產業

塑膠公會新任事長廖本泉 祭出三把劍翻轉塑膠產業

台灣塑膠製品工業同業公會16日選出新任理事長,由本源興公司總經理廖本泉接任。廖本泉上任後,將祭出塑膠產業數位轉型、人才培育及研發升級三把劍,在三年任內期間,培育更多專業人才,成功數位轉型、帶領公會會員蛻變升級,迎向高值化未來。

 

台灣塑膠製品工業同業公會理事長交接,19屆理事長鄭立雄(左起)、聯賓塑膠董事長江...
台灣塑膠製品工業同業公會理事長交接,19屆理事長鄭立雄(左起)、聯賓塑膠董事長江勝吉,與20屆理事長廖本泉合影。 聯經數位卓建源/攝影
 

根據統計,台灣塑膠產業者約7000家、其中有七成外銷是台灣主力外匯產業。全球電子資訊、醫療器材用的功能性特殊薄膜、或環保衣等機能材料皆出自台灣、是台灣經濟外匯主力產業。然而在全球環保永續、人才短缺議題,在在挑戰塑膠產業的前景,尤其疫情之後、匯差、原料成本上揚、都讓塑膠產業到了轉型路口。

 

廖本泉認為,全球環保永續議題高漲、減塑與回收成塑膠業者一致的共識。但環保減碳、PLA生物可分解材質,未必對有利環保,尤其PLA需要特定的環境與濕度才能分解、過程中產生的熱能及發酵,又再度破壞土壤,減塑並非重點非長久之計、分類再利用才是環保重點。

政府統一單一材質 有利回收再利用

然而,回收再利用必須要政策上的支持,政府必需要明白規定,什麼產品要用什麼塑膠材質。回收再利用才可能實現、目前巿場開發複合性材料,在基材上就難以完全的回收,政府應統一規範單一材料。例如,保特瓶統一PET材料、包裝袋統一使用PP或PE等單一材質。他上任後,將扮演橋樑角色、與政府溝通、訂定相關規範、推動偱環經濟。

但如何透過偱環回收、化廢為寶也是重點。在政府補助下,本源興斥資6000萬投入RTO環保減碳設備,把塑膠工廠溶劑集中再焚燒,從焚燒過程再產生乾燥風變成能源,這種偱環再利用的設備,也是一種偱環體系。由政府引領、給業者一點甜頭、投入偱環回收設備也是一帖良方。

 

20屆塑膠公會舉行會員大會,選出新任理事長、副理事長。 聯經數位卓建源/...
20屆塑膠公會舉行會員大會,選出新任理事長、副理事長。 聯經數位卓建源/攝影
 

發展高端醫療 從材質研發力求升級

廖本泉也強調,塑膠產業一定要走向高值化、朝附加價值材質發展。一片醫療塑膠材質、就有數百倍的利潤,這才值得台灣業者發展。廖本泉上任後,規劃與塑膠中心合作,透過技術移轉;全力輔導會員走向高值化,摒棄傳統製造思惟、讓業者從體質上蛻變、才能向上升級。

走向高值化。背後要有數位轉型支撐、尤其在新冠疫情、中美貿易、全球供應鏈從長鏈變短鏈,塑膠產業這波疫情之下,都得面對沒得選擇的生存之戰。都必須加速進行數位轉型,因此,廖本泉上任後首要之務就是結合DTA數位經濟暨產業發展協會、聯經數位股份有限公司及政府單位,從塑膠產業產線升級、從自動化、數位化、數位優化,全面推升數位轉型。

廖本泉認為「數位轉型」要轉換的不僅是數位科技,還有思維及人才,塑膠是傳統產業,很難吸引優秀人才,而培養人才的成本很高,需要技職體系支持。政府一定要體認到少子化是事實,若不從教育體制去改變、培養高階技職人才,台灣的產業無從轉型。廖本源希望透過產學合作的力量推升人才,才能解決長期人才問題。

完整新聞網址:https://money.udn.com/money/story/11799/5751900#prettyPhoto